降雨条件下泥石流物源动储量计算方法 | |
杨宗佶1![]() ![]() ![]() ![]() ![]() ![]() | |
2019 | |
Rights Holder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Date Available | 2016-08-17 |
Country | 中国 |
Subtype | 发明专利 |
Abstract | 本发明涉及的是泥石流物源的动储量规模的计算方法,具体降雨条件下泥石流物源动储量计算方法,根据大量的野外调查和泥石流物源类型,建立物源破坏和转化的地质模型,采用现场原位人工降雨试验,揭示不同降雨条件下泥石流源区斜坡破坏转化为泥石流物源规模的相关性,从而建立降雨激发条件下泥石流物源的计算模型。该方法,提出了计算确定泥石流物源动储量总量,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不同降雨激发条件下的泥石流物源动储量的计算方法,从而为解决泥石流沟拦挡坝库容和排导槽断面等地质勘查和工程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
Keyword | 泥石流 动储量 |
Claim | 降雨条件下泥石流物源动储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泥石流物源的动储量总量;步骤二:确定一次降雨过程中累计降雨量和泥石流物源动储量的关系,建立基于累计雨量的动储量计算模型:(1)现场物理模型试验:试验采用人工降雨机模拟实际降雨量,利用高清摄象机录制的试验全过程,每次降雨和泥石流物源的变形破坏后对破坏的岸坡剖面进行测量,确定降雨激发条件和泥石流物源破坏的动储量之间的关系模型:KR=0.089*ln(P)#0.319,R2=0.953###公式2式中:KR#降雨条件下泥石流动储量累计破坏比例,%;P#累计降雨量;(2)试验资料分析及补充实验:将上述试验中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揭示一次降雨过程和降雨量同泥石流物源断面的物源破坏规模之间的关系;(3)建立动储量计算模型:对降雨激发条件下泥石流物源体变形破坏过程及机理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不同降雨条件下泥石流物源破坏规模的关系模型:VR=KR*V0公式3式中:KR#降雨条件下泥石流物源动储量累计破坏比例,%;VR#降雨条件下泥石流动储量累计破坏体积;V0#泥石流物源动储量总量;步骤三:结合降雨激发条件和泥石流物源破坏的动储量之间的关系模型、不同降雨条件下泥石流物源破坏规模的关系模型、泥石流物源动储量总量和不同的累计降雨工况,开展不同降雨条件下泥石流物源动储量计算和预测。 |
Copyright Date | 2019-1 |
Application Date | 2016-03-23 |
Patent Number | ZL201610170217.6 |
Certificate Number | 3201895 |
Language | 中文 |
Status | 已授权 |
Application Number | CN201610170217.6 |
Open (Notice) Number | CN105868442B |
Document Type | 专利 |
Identifier | 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24843 |
Collection | 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
Affiliation | 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
First Author Affilication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杨宗佶,丁朋朋,乔建平,等. 降雨条件下泥石流物源动储量计算方法. ZL201610170217.6[P]. 2019-01-01. |
Files in This Item: | ||||||
File Name/Size | DocType | Version | Access | License | ||
降雨条件下泥石流物源动储量计算方法.jp(446KB) | 专利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 View Application Full Text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